金色足迹
庆祝《中国黄金报》创刊30周年征文我和她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网撰写时间:2021-08-23作者:艾满乾
我和她——《中国黄金报》(下称“黄金报”)不离不弃三十载,乘着这艘精神航舰,驶向美好的彼岸,从梦想成真到笔耕不辍,作为她的通讯员、曾经的编者和永远忠实的读者,我对她情有独钟,她让我受益终身。
一
毕业后分配到陕南某砂金矿工作,嗜好写作的我,每每班余写点新闻与散文类稿件,以“豆腐块”空间发表在地方报刊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默默期盼某一天行业能拥有自己的报纸。时隔5年的1991年10月1日,黄金报创刊了,当拿到这天散发着印油芳香的报纸,看到我的一篇报道在“政教社会3版”发表时,幸福的热泪夺眶而出。不仅为创刊号上我的报道,更为行业有了“矿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学习交流平台与阵地。期期黄金报,我都爱不释手,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滋养,任凭在行业大海中遨游成长,有意志有能力有信心驶向彼岸的辉煌。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每一篇见报的消息,我都从题目、导语到背景材料按照倒金字塔的结构,逐字逐句包括标点仔细斟酌研究,主要看编辑“改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改”。在长期对照学习的基础上,我自学了有关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还多次参加黄金报等媒体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结识了很多新闻行家,坚持在培训班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耻下问,善于利用间隙沟通互动。所有这些,包括黄金报诸多未曾谋面的老师,默默地“手把手”地把我由“门外汉”循序渐进地引进了较为规范的写稿投稿之路。
30年来,无论身在哪一个金矿,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我都会把身边的所见所闻整理加工提炼后,写成消息、通讯、评论等各类新闻,向黄金报投稿。
锲而不舍的坚持投稿,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使我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稿件见报率也持续上升,很多稿件都是在重要版面刊发。天道酬勤,这是我长期努力的结果。
时至今日,我仍一如既往地给黄金报投稿,不管发表与否,热情依旧。凡未发表的稿件,我都反复琢磨,从选材上再次判断是否合乎新闻标准,结构布局和内容构思是否完备,借以修正自己的新闻写作技巧,供下次投稿时参照。我坚持用勤奋、热情和所拥有的新闻知识给黄金报多投稿、投好稿。
二
因为长期投稿,引起了黄金报编辑对我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报社发展需要,一纸“借调函”使我由金矿人变成了新闻人,后来才知当时黄金报缺乏采选专业人才,而我有技术,新闻稿件命中率相对较高,一番甄别筛选后终于锁定了我。接到函件后,我喜出望外,能到盼望已久的报社去工作,真是天赐良机。时值隆冬,春节刚过完,车票难买,按照函件上的报到时间,我排了2小时队买了张硬座票,历经24小时的颠簸,在次日凌晨6时许到达北京。当时,虽然火车站外寒风凛冽,但拥有火一样激情的我却不觉得冷,乘公交车到六铺炕车站后,几经打听,徒步走到了黄金报社。随后,在社领导的关怀下,就在编辑部邻室摊铺休息。
当时,黄金报社位于黄寺大街空军某研究所,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一墙之隔,朝夕伴随着佛学院的钟声、吟经声修改稿件,倒是一种特别的感受。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纸质稿件,经通联部登记后就到了责任编辑之手,优中选优报送新闻部或副刊部、总编或副总编,来回几审,又回到责任编辑之手,这时的稿件所剩无几,字数基本与版面吻合。接着,按规定时间,报社要召开编前会,防止重复用稿,并依照金矿分布,本着点多面广的原则,除录用实力省份金矿的稿件外,还要照顾边远地区的金矿点。录用稿件确定后,责任编辑在报样上画版,就是构思文字和图片在版面的排布,依照字数确定标题、内容及版位,还有相应的字体字号,包括选定图片的位置。最后,再交报社制版,各版轮流核对无误后,统一送印刷厂印制。这就是我在报社时编稿、选稿、定稿的全流程。
那时,报社工作条件较差,仅有的几个房间,白天办公、夜晚住人,“一室两用”。如果是第一次到报社人看到这样的情景,绝对想不到作为行业“喉舌”的黄金报竟然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出版的。当时,有来自北京其他新闻媒体和名牌院校新闻系、中文系的高材生,近10人组成了黄金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编辑部,使报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一批批黄金报人的悉心浇灌下,黄金报重点解决了“什么人办报”“为什么人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等问题,提出了“你所关注就是我们报道的”思路,拓宽珠宝、黄金市场领域,拓宽发行渠道,一步步由弱小走向强大。
我被报社安排到新闻部,主要编辑二版,偶尔也会编辑一版。当初,报社要我写一篇600字的消息,我认为这是挑战,也是机会,就挑灯夜战,从不同角度写了四五遍,最终还被“撕得粉碎”,当时还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完全明白了,是因为当时思路不对、技巧水平不够。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黄金报的前辈,正因为他们的高要求,才使我后来的新闻写作发生了质的飞跃。
工作之余,我还常常去报社阅览室,博览群书群报,博采诸多报纸编排风格,力求“他为我用”,做好自己负责的版面,实现质量立报。我甚至不失时机地从优秀来稿中学习新闻写作技巧,积累经验。
记得报社当时仅有一台燃气灶,供几名单身编辑轮流做饭,印象最深的多是蛋炒饭或西红柿鸡蛋面。还一度在楼下的空军研究所享受免费午餐,周六傍晚持证去看电影……夜间和周末,常与报社同事“侃大山”,热议黄金的特性和属性。某一天,我右腹部疼痛难忍,报社派车将我迅速送到冶金医院就诊,结果是急性阑尾炎突发,因翻滚已经移位,急需手术切除,燃眉之急报社领导替我的家人在手术单上签了字,连夜进行了手术。事后,做手术的医生告诉我:“在来迟一会,阑尾穿孔就不好治了。”随后几天,报社领导与同事分批来医院看望我,使我备受感动和鼓舞,特别是报社同事轮流值班悉心照顾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黄金报社是我的恩人,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令我终身难忘。
三
作为这张报纸的忠实读者,倘若几天看不到她,就像吃一碗缺盐少醋的汤面条一样,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时至今日,每逢周二、周五出报时间,我都会第一时间打开报纸电子版,浏览行业要闻、综合、科技、市场、党建、安全环保与矿山生活等,真的是“一报在手,乐趣无穷”。
以报为媒,我先后结识了报社一批又一批的采编人员、其他金矿的宣传骨干和通讯员,还有一些老前辈,像黄金专家罗中兴、全国劳模杨振成。我借助手机采访,采写的通讯《话黄金科技,议峥嵘岁月》与《采金船长的榜样》见报后,在黄金行业反响强烈;采写的《尾矿制砖》等纪实通讯,也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黄金报几经沧桑,信念不变,已经真正成为行业的纽带和旗帜,成为行业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和代言人,成为世界黄金发出的中国声音。我最真切的感受是:与她同舟三十载,备感一生都受益。
在黄金报创刊3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报纸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