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珠宝>深度

黄金印记背后的真相:责任分离与诚信危机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报撰写时间:2024-07-19作者:顾筱倩


  在黄金珠宝行业,生产与营销的分离并非新鲜事,但近期网络“假黄金黑色产业链”事件揭示了这一分离背后的深层次风险。

 

  据报道,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假冒的“999足金”产品,通过虚假宣传和欺诈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黄金珠宝知识的缺乏,以及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实施了大规模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所谓的“999足金”实际上是铜等廉价材料,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打击。

 

  上游工厂生产的铜镀金、银镀金、铜铸金、银铸金等产品,其本身并无问题,但经过不规范地刻印标识和营销端的不当行为——利用“999”字印误导消费者,却对行业诚信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不仅是对市场规则的公然挑战,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背叛。

 

  生产端专注于产品的制造,按照贵金属的材料加工费进行收费,而营销端则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这种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责任界定的模糊。生产者可能对最终产品如何被营销并不完全了解,而营销者可能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营销端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市场策略,包括夸大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利用“999”字印进行宣传,实际上是在钻产品标识的空子。消费者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容易被误导,认为购买的是高纯度的黄金产品。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诚信是黄金珠宝行业的生命线。一旦消费者对行业失去信任,不仅会影响单个企业的声誉,更可能引发对整个行业的质疑。长期而言,将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任何一次影响行业整体信用的事件,全体行业从业者、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等主体都应给予最大程度地警觉。如果各种有影响力的主体不能及时介入,势必会透支行业信用,最终提高整个行业的交易成本。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加强自律,承担起社会责任。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生产的产品标识清楚,并尽可能使用技术手段使得整个链条是可溯源的。在营销策略上,应坚持诚信原则,宣传上要清晰,提示清楚让消费者知道买的是什么,避免误导消费者。通过主动与消费者沟通、提高透明度,重建消费者信任。

 

  然而,从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来看,由少数市场参与者引起的负外部性短期内很难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解决。网络黄金欺诈事件的发生,凸显了监管体系的漏洞。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的有效介入。监管机构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产品标识和营销宣传标准,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准确无误的信息,使得黄金珠宝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进行。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对于违规行为,应实施严厉的处罚措施,以儆效尤。

 

  生产与营销的责任分离,不应成为诚信缺失的借口。行业各方应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企业自律和消费者教育,杜绝最终会伤害消费者的短视行为,共同维护黄金珠宝行业的诚信与健康发展。如若还不行动起来,继续容忍这种欺诈,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一场“合谋”。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各网络平台、行业自律组织应当尽快对“假黄金黑色产业链”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尽快出台、落实相关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假黄金黑色产业链”事件的负面影响。诚信的重建,需要从每一次交易做起,从每一个字印标识做起。

5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