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矿山建设不可轻视效益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报撰写时间:2024-09-14作者:
近年来,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各个企业都将智能化建设列入企业发展蓝图。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领,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从资源禀赋差异考虑,还是从矿山人才缺口考虑,很多发展“瓶颈”只能靠“智能化”来打破。毫无疑问,智能化成了诸多矿企转型升级的抓手。在智能化矿山如火如荼建设的浪潮中,我们观察到,尽管行业内都在进行智能化矿山建设,但是成效却大有不同。有的企业搭上这趟转型的快车,在短短几年里,实现了效益翻倍,但有的企业智能化建设改革步步维艰,非但没有看到成效,还浪费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理解都太表面了,既不深入,也不具体,没有一套适用于自己企业现实情况的智能化建设方案,更多的是照搬行业中的成功案例,注重一些“花名头”,比如行业领先,行业首批,行业示范等等,而非智能化带来的实际效益。更准确来说,在设计之初各企业都坚持效益至上,但在后期实际实施中,对效益的关注会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降低。
行业内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有一个“通病”,智能化是“片段式”的智能化建设,而非连贯的。例如一个选矿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了破碎环节的处理量,但后续其他环节的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实际上,破碎环节处理量有变化,就务必要考虑到后续磨矿、浮选等环节要有所调整。因为矿山的生产环节都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所有流程都是衔接起来的。因此,智能化建设绝非购买一两台智能设备这么简单,而要从整体出发,落实到每个环节的效益点,确保这套系统的投入的确能产出实际效益的,而非只是迎合市场的“高大上”智能化潮流。
此外,有些矿山的智能化建设在设计时堪称“完美”,实施时却发现和设想大相径庭,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优化调整,否则就变成了华而不实的矿山“花架子”。例如,花了大笔资金购买了一套设备,在设计之初预计减员三人,但在实施时发现这套设备光操作和维护需要的人员就超过了三人,那这就是“失效”的智能化改造。更何况,大型设备进入矿山,除了能提高效率外,同时也有自身的风险,预防这些风险需要一定的投入,那么这样的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也是矿山在智能化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效益问题。另外,每个矿山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要坚持从本企业需求出发的原则,如果因为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暂时做不到“量身定做”,也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去定位自身的智能化发展阶段,切忌盲从其他矿山的智能化建设进程,造成“无效”转型。
不能因为路走得太急,就忘了出发的目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个效益点的完成,是要根据企业客观情况去规划的,要有全局眼光,有整体意识,要始终以效益为衡量标准。